兰雄赛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 征稿通知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00

帖子

3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15: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族美术是中国独有的美术现象,是中国特色主流美术活动的亮点,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脉络。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美术创作,是促进中国美术文化自觉和中国美术国家形象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更好开展这项工作,中国美协在历时五年策划实施中国民族美术专题系列活动基础上,推出“同心筑梦/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活动,以发展繁荣中国民族美术创作。现将此次展览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
二、展览组委会:
名誉主任:刘大为、张广智
主  任:徐 里、顾 久 、白芳芹
副主任:丁 杰、殷会利、徐凡军、陈加林
秘书长:曹宝泉、谌宏微
副秘书长:梅启林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三丰、陈争、杨俊、咸懿、贺未泓、贺绚、杨斌、赵竹、潘闻丞
办公室主任:咸懿
办公室副主任(执行):贺绚
展览编辑:丁三丰、魏溪、杨雷
三、评选委员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委库中遴选专家组成。
四、展出日期:2016年10月
五、展出地点、规模:贵阳市宏立城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入选作品300件。
六、展览主题:
1、通过中国少数民族历史、风俗、生活、聚居地等特色题材,表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主题,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2、组委会特别推荐的“多彩贵州主题”选题(共推荐30个选题,作者自主选择创作,见附件)。
七、展览组织:
1、展览面向全国公开征集。
2、《美术》杂志、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及“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展讯、评选结果。
八、参展待遇:
1、该展将评选出入选作品300件,其中,中国画140件、油画140件,“多彩贵州主题创作提名”作品20件(中国画、油画均可)。
2、入选作品的作者均具备申请加入中国美协会员的一次条件。
3、入选作品全部由组委会收藏。其中,中国画140件入选作品收藏费/税前1.2万元/件,油画140件入选作品收藏费/税前1.5万元/件,获“多彩贵州主题创作提名”的20件作品,收藏费/税前20万元/件。
4、获“多彩贵州主题创作提名” 的20件作品,还将参加贵州省《多彩贵州美术、书法“双百”创作工程》的总评,有机会获得5至20万元的创作经费(详见《美术》杂征稿公告或网上查询“多彩贵州美术、书法‘双百’创作工程征稿通知”)。
5、画展将出版特16开画册(高290毫米×宽235毫米),每位参展作者均可获赠一本。
6、组委会向参展作者颁发证书,对参加组委会特别推荐的“多彩贵州主题”选题创作、符合组委会要求的20件作品(中国画、油画均可),颁发“多彩贵州主题创作提名”证书。
7、复评落选作品,展览结束后30天内退还作者。
九、投稿要求:
1、体裁:本届展览只展出中国画、油画两种体裁美术作品。
2、规格:中国画原作画芯要求180×97公分以上(横竖不限),油画原作画芯要求130×130公分以上(画芯横竖边线)。参加组委会特别推荐的“多彩贵州主题”选题创作的中国画、油画,原作画芯规格要求250×200公分以上(横竖不限)。
3、初评:参展作者需提供送展作品照片1张(10寸)参加初评,照片背面注明:姓名(以身份证为准)、标题、原作规格、详细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展览名称。初评入围者电话通知后邮寄原作参加复评,未入围作者不另行通知,照片不退。初评结果将及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及“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公布。
4、复评:初评入围者交送原作参加复评,作品需自行装裱、包装、托运(超大规格作品尽量以便于运输的组合构成方式完成)并上保险,通过挂号或特快专递邮寄,防止邮寄中破损遗失。原作背面右下角须写明作者姓名(以身份证为准)、作品标题、作品尺寸、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展览名称。
5、初评投递作品照片,相同作品照片(在同一个展览中)如反复多次投递,中国美术家协会将视为无效稿件取消参评资格。
6、参展作品一律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使用高仿、抄袭、复制自己作品参展!否则造成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作者自负,并在美协网站进行公告,取消其参展资格。
7、每个展览项目每位作者只限一次参展资格(含合作)。
8、本次活动免收参评费。
十、初评作品照片交送时间、地址: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8月15日止,以收到地邮戳为准。
收件地址: 北京市北沙滩1号院中国文联B座1712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办公室。电话:010-59759687
收件人:魏溪 杨雷
选题咨询:组委会贵州省美协创作展览中心办公室,电话:0851-85945684
十一、复评作品原件交送时间、地址:
初评入围者接到电话通知后邮寄原作(快递或自送原件地址另行通知)。
十二、主办权: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
十三、凡送作品参评、参展作者,视为已确认本通知內容并承诺遵守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
十四、画展信息可登录www.caanet.org.cn(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以及数字展览APP平台或关注“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查看。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6年4月5日
附件:推荐“多彩贵州主题”美术创作选题
  说明:组委会特别推荐30个“多彩贵州主题”美术创作选题,推荐选题旨在提供创作的主题、背景、空间和范围。可以作为作品标题,也可以按此内容另拟标题。美术家需在此选题文字说明基础上搜集更详实、更视觉化和鲜活的创作素材,从艺术表现和画面的视觉效果出发,进行艺术化表达、阐释。
1.奢香夫人与九驿
奢香是水西土司霭翠之妻。明初,霭翠纳土归附明朝,朱元璋下诏,霭翠世袭贵州宣慰使。洪武十七年(1384年)霭翠死,奢香袭位。奢香开辟以偏桥(含施秉)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州城(即今贵阳)达乌撒(今威宁)、乌蒙(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瓮安)到容山(今湄潭,当时属四川),并置龙场、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九个驿站。奢香作为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为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贡献。
2.铁路修到苗家寨
1958年12月31日,黔桂铁路铺轨至贵阳。1959年2月7日在贵阳举行通车典礼。苗家儿女高兴地唱道:“铁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银飘带。村村寨寨连北京,红太阳光辉照苗寨,山花朵朵向阳开。铁路修到苗家寨,两面旗鼓笑颜开。喇叭声声震天响,金矿银矿开出来,山区一片新气派。铁路修到苗家寨,清水江畔添异彩。“铁牛”赶进苗家寨,丰收喜报丰收年,幸福花开香万代。
3.竹王传说   
竹王就是夜郎王。竹王兴于遁水(即北盘江)、生于三节大竹的传说,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范晔修《后汉书》时又转引了这个故事。走遍夜郎故地,无论是在彝、仡佬、土家、布依、壮、侗、水、苗、瑶等民族中都可以搜集到这个传说。而以彝文献《益那悲歌》中的记述最是详尽。《夜郎史传》开篇即说:“武僰夜郎根,夜郎僰子孙,夜郎竹根本,夜郎水发祥。” 又说夜郎国的开创者系武僰支系第三代传人夜郎朵。可见竹王传说的原创者本属夷人,是原生神话;而在其他民族中流传的竹王传说则是次生神话。竹王传说在西南地区流传之广,保存此传说的民族之众,同夷人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这一身份相关。夷人以竹为图腾,因夷人竹图腾产生的竹王传说及竹崇拜,对于夜郎民族集团中其他民族成员的影响及浸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4.土家族花灯戏
主要分布在贵州思南县及邻近的石阡、德江、遵义等地。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传统花灯只在农历春节元宵期间演出,随着时间推移,现在逢红摆喜事也组织表演。花灯戏目的是消灾和分享太平。思南土家花灯主要有锣鼓灯、丝弦灯、说唱式、采茶灯、祭祀性的花灯、扫刀、祝主人七种类型。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布依族八音坐唱
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流行于南盘江流域的村寨。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8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多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表演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3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演唱。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瑶族猴鼓舞
是荔波县白裤瑶祭祀祖先的民间祭祀舞蹈,流传于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常于葬礼中跳。《猴鼓舞》是祭祀活动的主要部份,意在调节丧场悲哀气氛和尽儿孙之孝。舞蹈由男子表演,分“单人”、“双人”、“集体”三段式进行。三段分别表示开路、走路、送老人之意。《猴鼓舞》由木鼓手敲击木鼓发出的节奏鲜明、力度较强的鼓点统一舞步。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彝族铃铛舞
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俗称跳脚、抄沙子等。舞蹈表现了彝族人民迁徙、战争及对祖先的祭祀。是一种传统民间丧葬舞蹈。它由原先的征战舞演变而来。传统舞蹈为双人配合的男性舞蹈,现在女子也已加入。可以由若干组人跳,舞者随自己手中的铃铛节奏而舞,此舞在贵州赫章保留着完整形态。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仡佬族踩堂舞
仡佬族踩堂舞是遵义县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的祭祀性舞蹈。古代是在逝者的坟前进行,近代改在灵堂进行。踩堂舞由3~4人为前导,分别吹奏芦笙、举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随后几位女子,或举火把,或提酒壶,或端酒碗、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者敬酒。踩堂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水族斗角舞
舞蹈一般由五支芦笙和五支共鸣的莽筒作伴奏,吹芦笙者边奏边舞。“牛角”道具上竖着闪闪发光的银角,前部搭着鸡毛裙,后部披上彩绸作装饰。小芦笙前导领舞,大中型芦笙跟隨,同时由二人各戴“牛头”道具半蹲式边斗边舞。五位头揷雉尾、腰拴白鸡毛花裙子的姑娘作舞伴应节奏配舞。其动作幅度大,有自如地甩腰、顶胯、卷转、抖肩,舞蹈显示了水族人民热情奔放和粗犷豪爽的性格。
11.布依名村在镇山
镇山村,位于花溪水库上游,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居住的村寨,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民风纯朴,美食很具有民族特色。镇山村民居房屋及周围环境主要以石料为建筑材料:石头墙、石头门、石板街、石板瓦,一眼望去,是一片“石”的世界。所有房屋被封闭于两道城墙之内,是贵州省较为典型的布依民俗文化村寨,2002年,中国与挪威在这里共建了“花溪镇山布依寨生态博物馆”,2012年被选为全国名村寨之一。构图重点展现布依族傍水而居的民族风格建筑群,民族文化等内容则以人物活动形式溶入图中。
12、苗族锦鸡舞     
相传,“旮弄”支系苗族(锦鸡苗族)的祖先住在东方大平原上。在迁徙的历史进程中,是美丽的锦鸡帮助先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也是她为先祖们带来了稻谷的种子和创造欢乐的飞歌。苗族祖先迁徒时只有三样东西:水牛、谷种和芦笙。锦鸡舞来自锦鸡苗族,身着锦鸡服饰的24名锦鸡苗族姑娘双脚按芦笙曲调节奏变换出优美姿势,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加上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超短裙脚边的“羽毛”银浪翻飞,翩翩曼舞中,舞者步履轻盈,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悠然摇摆。锦鸡舞,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放牯子牛斗角,以纪念先祖和感恩锦鸡。
13、布依族铜鼓与铜鼓舞     
布依族在两千多年前已铸造铜钺和铜鼓,是铸造和大量使用铜鼓的民族,而且以铜鼓作为权力的象征。布依族对铜鼓的热爱和对铜鼓的崇拜,总是围绕着歌颂祖先、赞美神灵、祈福求安、消灾灭祸的功利目的,总是弥漫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灵魂崇拜的气氛,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铜鼓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服从于宗教活动,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布依族的盛大节日庆典,人们都要穿着传统的蜡染服装参加庆祝祭祀。上衣蜡染纹饰袖子上由两块漩涡蜡染在布依族心目中具有许多神奇的力量,如白色的天空中布满一颗颗园园的星星,源自于铜鼓纹的神奇和神秘附以有超自然的力量。
14.彝族杈杈房与新农村
黔西北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那里的彝族呈现大部分和其他民族杂居,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由于彝族历史上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彝族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房是旧时代贵州彝族的传统民居,主要属贫苦阶层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一般以两根插入地下的树叉作柱子,一根树棒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无墙壁。它的出现,表现出生活在山地贫瘠地区彝族群众征服自然,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构图建议采用历史上杈杈房与当代彝族地区新农村对比度的方式绘制,体现彝族的民族风格与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15.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的节日。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彝族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我省大方县、赫章县彝族火把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水族端节
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主要流布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北部的部分水族乡镇。端节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分七批次在不同水族同胞生活地区举办。水族端节是水族年节中历史悠久、特色浓郁、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传统年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布依族“六月六”和“三月三”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六月六”布依语俗称敬盘古,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稻作生产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祭祀、歌舞为载体,含有宗教性、生产性和文娱性内容的传统节日。流行范围很广,贞丰、关岭、贵阳等地节日活动都较有代表性。“三月三”是布依族最为普遍的传统节日,布依族由于居住地区不同,传统节日三月三的过法也各不相同。布依族三月三的核心文化价值是祭祀和感恩。习俗有祭祀社神、祭祀春耕、祭祀农田、祭祀祖宗,踏青、扫寨、祭地蚕、挂青等,来感恩祖先和社会。年轻人通过山歌对唱、糠包对甩、谈情说爱。望谟、贞丰等地“三月三”习俗保存较为完整。贵阳市一带的“三月三”的渊源与“祭地蚕”的民俗有关。
18、布依族丢花包     
是贵州的布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谈恋爱,称为“浪哨”。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意相投,便可结成终身伴侣。每年农历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年轻小伙都要成帮结一队,携带月、芦笙走村串寨,找姑娘、丢花包。在丢花包节日,布依族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小伙子们也身穿新衣裳,吹着树笛,弹着月琴,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场上,举行别具风趣的丢包活动。开始丢包时,青年男女各站一排,相距十余米,互向异性投掷,一会儿只见空中彩袋飞舞,场面热闹。渐渐地,花包不是随意抛玩,而是只向自己爱慕的对象投去,对方也愿多向自己投掷,就是有情意的表示。花包过肩时可以不接,如果不过肩而没有接住,给对方一件礼品,银簪、项圈、手镯、戒指等均可,这些礼品便是爱情的信物。丢花包后可以相邀幽会,借以互相了解加深感情。
19.苗族姊妹节
“姊妹节”主要在春天举行,号称东方情人节。活动日期在农历二月十五和农历三月十五,时间一般持续三天。许多重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都是在第三天举行,如姑娘们在饭团里埋藏自己的“秘密”,藏小竹钩表示可与小伙子继续交往,藏一双筷子或两朵花瓣表示愿结连理,藏辣椒、姜蒜则表示不愿意交往。 “姊妹节”在贵州省是一种地域行的节日,覆盖范围为清水江中上游沿岸以台江施洞为中心的同一服饰的苗族所有氏族,流行于施秉县,台江施洞乡、革一乡、老屯乡,剑河县太拥乡、革东镇等70多个村寨,每年在台江县城都要举行大型的节日活动,台江施洞地区规模最大。
20、侗族斗牛节     
侗族人喜欢斗牛。斗牛节时间定在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每年两。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
21.侗族萨玛节
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萨玛汉译过来就是大祖母的意思。萨玛是侗族人民信奉、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是侗族唯一共同祭祀的、本民族自己的神。侗家人认为萨玛能赋予他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难,赢得村寨安乐、人畜兴旺。祭祀萨玛的时间一般在春耕之前(农历正月或二月)或秋收之后(农历九月或十月)的农闲时的吉日,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他月份举行。祭萨的规模,一般为各村(团寨)各祭,也有邻片区联祭。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仡佬族敬雀节(敬鹰节)      
这一节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的仡佬族人过着非常平定、自在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扰乱了整个村寨的平静,仡佬先民部落内部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瘟疫,先民纷纷染病身亡,在整个部落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一只神鹰叼来一棵仙草,医好了所有病人,危难之际挽救了整个仡佬部落。从此,仡佬族人把每年的二月初一定为“敬雀节”,神鹰作为图腾世代崇拜。又说在洪荒之年,洪水淹没大地,得一神鹰将漂浮于汪洋之上巨大葫芦里啼哭的男女婴儿救起,才有了仡佬族人的繁衍、生息。现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下的尧上一带仡佬民族村寨。此活动世代相传,不仅在活动形式上发展为每逢鸡年举行大祭,其余年岁由各家各户祭祀;而且在活动内容上从单一的祭祀典礼发展为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毛龙、傩堂戏、木偶戏、薅草锣鼓等)溶为一体的盛大节日活动。同时仡佬族人把对神鹰的敬仰和崇拜演绎为对雀鸟等生灵的保护,以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进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亚鲁王
《亚鲁王》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麻山一带。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长诗生动地讲述了西部苗人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亚鲁王》的主要情节是:亚鲁在12岁以前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建造集市、训练士兵、迎娶妻妾、建立宫室。他得到了世间珍贵的宝物龙心,他变得无往而不胜。他又开凿了山里苗人最稀缺的盐井,把集市建得繁荣昌盛。长足的发展引起了他的另外两位兄长赛阳和赛霸的妒意并挑动战争。亚鲁王聪明狡狯,他有各种高人一筹的计谋,但他却不愿参战杀戮自己的兄长。可他所面对的,是一场场惨烈的血战。他不得不带领70名王妃和初生的王子,从富庶的平原一次次地迁徙、逃亡到贫瘠的深山。亚鲁王在无路可走时,用计谋侵占了族亲荷布朵的王国,先后派遣了几位王子回征故土,自己立足荷布朵的疆域重新定都立国。神性的亚鲁王又造太阳造月亮,开拓疆域,命指12个儿子征拓12个地方,让12个地方世代继承着亚鲁王的血脉。
24.珠郞娘美
《珠郞娘美》是流传于侗族地区的爱情传说故事。故事叙述美丽善良的娘美和诚实勤劳的珠郎为争取婚姻自由所作的努力和抗争。故事集中反映了对阻碍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幸福的婚姻自由的向往、追求,对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的歌颂和赞美,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安王与祖王
《安王与祖王》为布依族摩经经典。安王与祖王两兄弟间为争夺权力,矛盾重重,你死我活。但他们都没有发动战争,而是用巫术的方式来决胜负,最后兄长安王获胜。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弱点。安王的忍让、宽宏大量与祖王的蛮横贪婪,都表现得非常充分。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开始部分唱诵了盘果王、安王、祖王三人的身世,三大段形成三个大的复沓,大段中又有小的复沓,使得情节和人物都非常饱满。它是宗教经典,又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是布依族摩经文学中的佳篇。
26.苗族银饰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27.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28.岜沙苗族
岜沙苗族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29.千户苗寨看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又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该寨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单。构图建议作者发挥想像力,尽力描绘出西江苗寨的秀美与多彩。
30.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